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微信号:HYYESSTD)专注于浅层地能作为建筑物供热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和推广。致力于原创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为建筑物无燃烧供热,大力发展地能热冷一体化新兴产业。
2015年初,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提交了《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地热以及再生水热能综合利用规划研究》项目成果。该项目将为北京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据悉,该项目通过开展资料收集及调研、浅层地温能及再生水热能资源补充勘查与测试等工作,查明了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地热能和再生水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地热能及再生水热能资源具体规划目标以及重点功能区能源利用部署方案,为北京市浅层地温能、地热能及再生水热能科学统筹发展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现今,为解决环境污染、能源节约等问题,地热能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及青睐。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市场需求,都使地热能行业成为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朝阳行业。
虽然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已得到大规模提升,但是地热能系统并非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得以应用并都能取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发展地源热泵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相关地质结构及外界环境来应用地热能,在保证水文环境的同时切实有效的进行地热能应用。
顺势而为 地热能助力供暖正当时
每年冬季的来临,便到了“北方人得瑟,南方人哆嗦”的时候,这句话是寒冷冬日里南北方供暖差别的最鲜明写照。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来划分,北方实行集中供暖,而南方的冬天主要以空调或电暖器取暖。
继2012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近28年以来最冷的冬季后,愈加频繁的雨雪天气,让南方采暖呼声渐起,很多生活在南方的人都希望能像北方人一样享受集中供暖的温暖。支持者认为供暖应该从人的感受出发,按照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来“一刀切”地决定是否供暖并不合理。
不过,反对南方供暖者也不在少数,其最有力的反对理由之一就是集中供暖无疑将加剧大气污染。据了解,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近年来全国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而2014下半年一项由中美等国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结果更为触目惊心:燃煤带来的空气污染可能让中国北方5亿居民付出“平均少活5年”的代价。
实际上,面对南方是否实行集中供暖争论不休的局面,住建部早在2013 年初就对此做出了正式回应:南方冬季室外温度低于5℃地区,有必要设置供暖设施进行冬季供暖,但提倡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不提倡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暖热源和市政热力管网设施集中供暖。
南方供暖的确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但如何供暖才会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呢?行业专家认为,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将是破解供暖问题的关键点。而作为地热能应用的一种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具有低碳环保的特征,与其他常规供暖制冷技术相比可节能50%-60%、运行费用可降低30%-70%,且不会排放任何废弃物。国土资源部地热处处长李继江直言,在地热能技术已经成熟的今天,地源热泵在解决城市供暖的问题上大有可为,是解决我国大气污染的一条途径。
据估算,我国287个地市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可利用资源能量相当于每年3.5亿吨标准煤,如全部有效开发利用,每年可以节约标准煤2.5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5亿吨,由此可见,浅层地热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作者:马雲龙)
选自_《中国地能》
http://weibo.com/p/100160385391909160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