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的新型能源(上)

2016/3/15 0 18350

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微信号:HYYESSTD)专注于浅层地能作为建筑物供暖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和推广。致力于原创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为建筑物无燃烧智慧供暖(冷),大力发展地能热冷一体化新兴产业。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地热资源的潜力怎样?开发利用前景是否看好?如何让地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表达出一个共同的观点——在不久的将来,地热资源一定能“热”起来。

地热资源是我们的“老朋友” 

    地热资源如今被看作是一种新型能源,但我国利用地热的历史却十分悠久。早在先秦古籍《山海经》里就有温泉的记述,当时称温泉为“汤”,秦始皇曾建“骊山汤”来治疗疮伤。唐代《法苑珠林》中《王玄策行传》也有对西藏地热资源的记载:“吐蕃国西南有一涌泉,平地涌出,激水高五六尺,甚热,煮肉即熟,气上冲天,像似气雾。” 我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章鸿钊先生的遗著《中国温泉辑要》,共搜集到我国古代各史书有关温泉的资料972处。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与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中叶,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创、初步发展、重要进展以及市场化等几个阶段。

    1949年之后,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为建立和扩建温泉疗养院,我国开始对温泉进行调查,在若干温泉区进行了地质勘探,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对某些地区温泉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并首次编制了全国温泉分布图。为配合大地构造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矿部地质力学研究所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先后开始研制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和钻井测温装置,地质力学所在包括房山花岗岩岩体在内的若干地点测得了较准确的传导地温梯度数据,地质所估算得出了松辽盆地3个热流值。这个时期,由于投入地热工作的力量有限,工作进展缓慢,处于起步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国际上逐渐兴起,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地热资源在我国引起广泛的注意。我国地热研究工作在区域地热资源普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基础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20多个省区开展地热资源普查和考察,累积了一批资料,其中尤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73年~1976年对西藏高原地热活动地表热显示的考察最为系统而全面。同时,我国开始进行地热发电站的建设。1975年开始布钻勘探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大陆经勘探证实的第一个高温地热田,并于1977年建立了一座装机容量为1MWe的示范性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的成功运行,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用电困难,鼓舞了国家和地方的能源决策部门,对于推动地热田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在地热利用的其他方面,北京、天津和西安等地区相继开展了低温热水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疗养—洗浴和取暖等地热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在地热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的地质科学家初步分析了华北平原地温分布的特点和局部地热异常的形成机制,发表了我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板块构造观点,讨论了西藏高原现代强烈水热活动的机制,首次提出喜马拉雅地热带的概念性模式;用流体力学方法,探讨了海底扩张的驱动机制,大陆岩石圈的热模式和地馒热柱上涌等问题。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地热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在地热上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或地质构造单元有计划地进行了研究;有重点地开展了地热资源勘探研究,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点,或对其潜力作了分析和评估;地热研究地域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矿山地热和油田地热工作进一步开展。

    随着地热资源的自身优势和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技术进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地热资源开发热潮。地热井越来越深(最深已过4000米),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地热异常”的概念,具有十分明显的市场特征。这期间的勘查工作多围绕井点进行,未进行全面系统的区域性勘查评价工作。由于地热资源勘查与开采的市场化,造成了不科学的无序开采局面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天津、北京、西安等主要开发区采取了必要的政府干预手段,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摸清我国地热资源家底,推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展以来,基础性、战略性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逐渐展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了宁夏银川平原、北京市城区等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并于2011年开始部署“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地热资源家底。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能源结构调整,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地热资源的“热度”越来越高,其开发利用正迎来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

选自_中国国土资源报

我的评论
猜您感兴趣的
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海淀区杏石口路102号
邮编:100093
客户服务:400-655-8899
邮箱:hyy@hyy.com.cn
版权所有 © 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内容:
联系方式: